近期,市儿童医院部分就诊的甲流患儿出现了一个“怪”现象——有些孩子流感好了、不发烧了,但却突然出现腿痛、无法行走的症状。这是怎么回事?
经过检查发现,这些患儿的肌酸激酶、肌酸激酶同工酶等好几项数据明显升高,确诊为儿童感染性肌炎。
1、什么是感染性肌炎?
儿童感染性肌炎又称儿童急性良性肌炎,多数与甲流或乙流感染相关,部分与EB病毒、副流感病毒、腺病毒感染相关。
该病以突然发作的腓肠肌(小腿)剧痛、妨碍运动以及谷草转氨酶(AST)和磷酸肌酸激酶肌酶(CK)增高为特点。
2、哪些情况需要警惕感染性肌炎? (1)双下肢肌肉酸痛、乏力等是感染性肌炎的早期症状,尤其是当这些症状出现在儿童流感恢复期时,要格外重视。 (2)儿童肌炎还可能出现肌肉肿胀、肌肉无力、肌肉疼痛等症状,甚至可能导致儿童行动不便、无法站立和走路等。
多发生在急性感染性疾病消退时,通常在发热、咳嗽和流涕这些症状消退后24至48小时出现。由于疼痛或肌无力,患儿常拒绝或难以行走。
如果孩子出现上述症状,尤其是在流感恢复期,家长要警惕感染性肌炎,及时带孩子到医院就诊。 3、感染性肌炎能治好吗? 儿童感染性肌炎具有自限性,总体上症状恢复较快,大部分患儿肌痛等症状在发病后2~3天减轻,4~6天消失,1周内恢复正常,少数患儿病程稍长。 4、感染性肌炎如何治疗? (1)一般治疗:注意休息,减少活动量,合理饮食,营养均衡,避免难消化的食物。 (2)对症治疗:可使用维生素C营养骨骼肌,疼痛明显者给予抗炎镇痛药物。 (3)防治并发症:该病最严重的状态是横纹肌溶解症,肌痛、不能运动的同时,尿液呈茶色,尿检有隐血,还可能出现急性肾损伤,因此要注意排尿情况,监测尿液。 5、如何预防感染性肌炎? (1)增强免疫力:饮食结构全面,营养均衡,不挑食不偏食,作息规律,睡眠充足,加强体育锻炼。 (2)预防流感:建议每年流感高发季前给孩子接种流感疫苗,流感高发季尽量少去人多聚集的公共场所。 (3)避免呼吸道交叉感染:尽量避免接触呼吸道感染患者,外出规范佩戴口罩,到家后及时洗手。 (4)居家环境通风:每天开窗通风至少两次,每次20-30分钟,保持居室空气清新。 (5)及时就医:家长要关注孩子的身体状况,如果出现发热、乏力、肌肉疼痛等症状,及时带孩子到医院就诊。 文字:儿神经内科 周逸能 图片:来源于网络 编辑、审核:公共卫生处